九江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如果你正准备考BIM二级结构,大概率已经刷过不少经验贴,却还是被“到底考什么”“怎么准备才不白费劲”这些问题绕得头大。别急,这篇文章会把BIM二级结构考试的“里子”和“面子”都给你扒清楚——从考试到底考哪些核心内容,到实操时较容易踩的坑,再到普通人能复制的备考方法,全是干货,看完就能上手练。
九江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搞懂:BIM二级结构考试,到底是个什么“考试”?
在聊具体内容前,得先明确一个前提:BIM二级结构考试不是“随便学学软件就能过”的“软件操作证”,而是针对结构专业BIM应用能力的实战考核。主办方是中国图学学会和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,证书在行业内认可度挺高,尤其是对想进设计院、施工单位或BIM咨询公司的人来说,算是个硬通货。
考试形式分两部分,理论+实操,两科都得过才算合格(理论60分及格,实操也是60分)。理论是机考选择题(单选+多选),考60分钟;实操是上机操作题,考180分钟,用的软件是Autodesk Revit(目前主流是2018或2021版本,具体看考场安排)。
很多人觉得“实操难”,其实理论也不能掉以轻心——理论考的是“为什么这么做”,实操考的是“怎么做”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比如理论里考“结构模型创建的基本原则”,实操里就会让你按这个原则建一个框架结构模型,少一个细节都可能扣分。
二、核心内容拆解:理论+实操,具体考什么?
(一)理论部分:别死记硬背,这些“考点”要理解透
理论题一共80道,满分100分,考的内容不算偏,但很杂,需要结合结构专业知识和BIM基础。整理了近几年的高频考点,主要分三类:
1. BIM基础知识(占比约30%)
这部分是“送分题”,但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。比如“BIM的定义”“BIM的特点(可视化、协调性、模拟性这些)”“BIM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阶段(设计、施工、运维)”。不用背原话,理解就行。
举个例子:考试可能问“下列哪项不是BIM技术在结构设计阶段的应用?”选项里有“碰撞检查”“工程量统计”“进度模拟”,答案是“进度模拟”(进度模拟是施工阶段的)。这种题只要知道BIM在不同阶段的作用,就能选对。
2. 结构专业BIM应用规范(占比约40%)
这部分是“难点”,也是拉开差距的地方。主要考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》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《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》这些国标和行标。
比如“结构模型中,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信息应在哪个属性中设置?”“Revit中,结构柱的‘结构用途’参数应如何选择才能正确参与结构分析?”这些题不是考软件操作,而是考你知不知道“结构模型的信息要符合规范要求”。
划重点:不用把整本规范背下来,重点记和模型创建、信息关联、分析应用相关的条文,比如平法标注中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区别,结构构件的材质、强度等级、尺寸等信息的必填项。
3. Revit结构模块操作基础(占比约30%)
这部分和实操关联较紧,考的是“软件功能背后的逻辑”。比如“Revit中‘结构框架’和‘结构梁’的区别是什么?”“‘工作平面’没设置对,会导致什么问题?”(答案:构件画不出来或位置跑偏)。
建议结合实操练:比如你在实操中用“复制”命令复制梁,理论题可能就考“‘复制’和‘阵列’命令在复制多个构件时的区别”,用过就知道,“阵列”可以按间距自动排,“复制”得手动点位置。
(二)实操部分:180分钟建模型+出成果,这5个模块是“必考点”
实操是大头,占比更高,也更能体现“BIM应用能力”。题目通常会给一个真实的工程案例(比如3层框架办公楼、小型厂房),给一套结构施工图(含建筑图、结构图、平法配筋图),让你用Revit完成从“模型创建”到“成果交付”的全流程。
我根据近3年的真题,总结出5个“必考模块”,每个模块的得分点和易错点都给你标出来了:
模块1:结构模型创建(占实操分40%,较基础也较容易丢分)
简单说就是“按图建构件”,但不是随便画,得符合结构逻辑和规范。
具体步骤:
新建项目:选对“结构样板”(别选成建筑样板,不然很多结构功能用不了);
轴网创建:定位轴线要和图纸一致,附加轴线别漏画(比如图纸上“1/A轴”这种,得用“轴网端点”命令偏移创建);
柱、梁、板、基础创建:
柱:按平法标注输截面尺寸(比如KZ1 600x600)、标高(基础顶到屋顶)、材质(C30混凝土);
梁:注意梁的起点顶标高和终点顶标高(有没有降板导致梁标高变化),配筋信息要在“类型属性”里填(比如KL1 300x600,上部通长筋2C25);
板:区分“结构楼板”和“建筑楼板”,厚度按图纸(比如100mm),标高别错(比如卫生间降板50mm);
基础:独立基础、条形基础为主,注意底标高和尺寸(比如DJp01 1000x1000,h=300)。
易错点:梁和柱的“连接方式”没设对(比如梁应该“铰接”还是“刚接”,影响后面结构分析);板的“边界”没闭合(导致板画不出来)。
小技巧:建模型时每画完一个构件,用“对齐”(AL快捷键)和“尺寸标注”(DI快捷键)检查位置,别等全画完才发现轴网偏了100mm。
模块2:结构分析模型转换(占实操分20%,近几年新增的重点)
以前实操只考“建模”,现在更注重“模型的应用”,结构分析模型转换就是典型——把Revit模型导给结构计算软件(比如YJK、PKPM),让模型能直接用于受力分析。
具体步骤:
检查模型信息完整性:构件的材质、截面尺寸、标高必须正确(计算软件认这些参数);
设置分析模型属性:在“结构”选项卡下,给柱、梁、墙指定“分析模型行为”(比如梁的“分析模型”要勾选“包含在分析中”);
导出分析模型:用“导出”“IFC格式”或“结构分析模型”命令,导出时注意选择“仅分析模型”(别把建筑构件也导进去)。
案例:去年有个考生建模很快,但导出时没勾选“分析模型”,结果计算软件里看不到梁,这部分直接0分。所以别只顾着建模快,导出前一定要检查“分析模型”是否生成。
模块3:碰撞检查与优化(占实操分15%,体现BIM“协调性”优势)
结构模型不是孤立的,要和建筑、机电模型“打架”(碰撞),这一步就是让你找出碰撞点并修改。
具体步骤:
链接其他专业模型:题目会给建筑或机电模型(比如暖通管道),用“链接Revit”命令导入;
运行碰撞检查:在“协作”选项卡下,选“碰撞检查”,范围选“结构模型与链接模型”,类型选“硬碰撞”(实体碰撞);
优化模型:比如“结构梁和暖通管道在3层2轴交叉碰撞”,解决方案可能是“调整管道标高”或“梁上开洞”(注意开洞要符合规范,不能削弱梁的受力)。
易错点:只说“有碰撞”,不说“怎么改”。考试要求写出“碰撞位置、碰撞类型、优化方案”,缺一不可。
模块4:结构施工图生成(占实操分15%,检验“出图能力”)
建完模不是结束,还要能出符合规范的施工图(平面图、剖面图、构件详图)。
具体步骤:
创建结构平面视图:按图纸要求设置“视图范围”(比如“底”到基础顶,“顶”到屋顶),添加“结构注释”(轴号、尺寸、标高);
生成构件详图:比如“梁配筋详图”,用“详图索引”命令框选梁,在详图视图里标注钢筋信息(直径、间距、根数);
标注与打印设置:字体大小(比如文字3.5mm,数字3mm)、线宽(结构线0.35mm)要符合《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》。
小技巧:提前在“项目浏览器”里建好各楼层的结构平面视图,建模时同步画注释,别较后赶时间漏标。
模块5:工程量统计与报表(占实操分10%,简单但容易粗心)
就是算模型里的混凝土、钢筋用量,生成报表。
具体步骤:
定义工程量参数:在“项目设置”“参数”里,给构件添加“体积”“重量”等参数(Revit自带这些参数,不用自己建);
运行明细表:在“视图”“明细表”“材质提取”,选择“混凝土”材质,统计“体积总和”;选“钢筋”材质,统计“重量总和”;
导出报表:保存为Excel格式,注意单位(m³、t)别错。
易错点:漏算构件(比如基础的混凝土量没统计进去),或者单位选错(把“m³”写成“mm³”,结果差了10亿倍)。
三、备考时较容易踩的3个坑,以及怎么避开?
聊完考试内容,再说说备考。很多人明明学了很久,却还是挂科,大概率是踩了这些“坑”:
坑1:只练软件操作,不看规范条文
“我Revit用得很溜,建模速度快,肯定能过!”——这是很多人的误区。实操评分标准里,“模型是否符合规范”占比50%,比“建模速度”重要得多。
比如平法标注里,“梁的上部通长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长度”是“LaE”,如果你建模时钢筋长度随便画,没按LaE设置,就算模型看起来没问题,这部分也会扣分。
解决办法:把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50204)和《建筑结构制图标准》(GB/T50105)打印出来,重点看“模型信息要求”和“施工图标注规则”,每天花20分钟翻一翻,比单纯练软件有用。
坑2:实操超时,题目做不完
180分钟看似长,但要建模型、做碰撞、出图、统计工程量,对新手来说很紧张。去年有个学员,光建模就花了150分钟,后面3个模块直接没时间做,实操只得了40分。
解决办法:按“模块拆分法”练习——
模型创建:目标90分钟(轴网柱梁板基础各20分钟,检查10分钟);
分析模型转换:20分钟;
碰撞检查:20分钟;
出图:30分钟;
工程量统计:20分钟。
每天练一个模块,比如周一练“柱梁建模”,计时20分钟,练到能稳定在15分钟内完成,再练下一个模块。
坑3:理论题靠“蒙”,不系统复习
理论题看似简单,但近几年考得越来越细,比如“Revit中‘结构墙’的‘功能’参数有哪些选项?”(答案:承重墙、非承重墙、剪力墙),这种题没记过就只能蒙。
解决办法:用“真题+错题本”复习。把近5年的理论真题打印出来,每道题都搞懂为什么选这个答案,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,标注考点(比如“结构模型参数设置”)。考前一周集中刷错题,比做新题效率高。
四、一个普通人的备考案例:从“软件小白”到快速过的3个月经验
较后说个真实案例吧。我去年带过一个学员,小张,土木工程专业毕业,没接触过Revit,备考3个月,理论72分,实操78分,快速过。他的方法很普通,但很有效,适合大多数人:
第1个月:打基础
每天2小时学Revit结构模块操作(跟着B站“Revit结构建模教程”练,从轴网到基础,每个命令都练3遍),1小时看规范(重点看平法标注和模型信息要求)。
第2个月:练真题
找近3年的实操真题,每周做1套,严格计时180分钟。做完后对照“参考答案模型”(网上能找到),看自己漏了哪些构件、参数错在哪里,用红笔标出来。
第3个月:查漏补缺
把错题本上的理论题每天刷50道,实操重点练“分析模型转换”和“碰撞检查”(这是他前两个月较薄弱的模块),较后一周全真模拟(按考试时间,上午理论,下午实操)。
他说:“其实没什么技巧,就是把每个模块拆解开,一个一个啃,练到闭着眼睛都知道下一步该点哪个按钮。”
BIM二级结构考试难吗?难在“细节”和“规范”,但只要搞懂考什么、怎么练,普通人也能快速过。记住:别想着“走捷径”,踏踏实实地把模型建规范、把知识点吃透,比什么都有用。
- 详情请进入九江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jjyoulu.5zix.com/news/140613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九江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bim二级结构考试内容都有什么的全部内容。






